大部分談NAS 都是以Q & S 家為主,兩家的產品我都用過,但都是工作上使用,這次自己家裡面要裝,一來是考量到不需要太強大的第三方應用,最多就是BT而已,二來是預算有限,所以選擇WD My Cloud 這個中規中矩的選擇。省下來的費用,拿來換了一台RT-N66Buffalo Cat6 扁線,還有光世代的雙向100M

討論WD 雲端產品的其實很少,但個人覺得若是一般家用或是使用情況比較單純,只是當做網路硬碟或是檔案集中管裡使用的話,在預算萬元內就可以構成一個個人的環境,是相對划算的選擇

Cost Co WD My Cloud 2TB 4699元而已,光是紅標2TB 一顆大概就要3200左右,其實買起來相當划算啊。順帶將家中的AP升級到RT-N66,原本D-Link 818LW就可以退休了。

訊號穩定,也終於可以在家中跑到全區802.11N 300Mbps,再多帶一條Cat 6的線把My Cloud 內附的Cat.5e給換掉。

  

My Cloud 無風扇設計,全身都是 散熱孔

Gigabit Ethernet Cat.6

USB 3.0 Port

  

所有的軟體都可以在 http://setup.wd2go.com/?mod=download&device=mc 這裡找到

Setup Software

SmartWare

WD My cloud

這三個是必裝的

  

有使用過 S & Q 或是其他NAS 再來用WD My cloud 會覺得真是太簡單又方便了

就是開始使用,下一步就好了…..

  

安裝完成的畫面

  

點控制台就可以直接進管理者介面,當然你也可以在瀏覽器直接打ip就可以進去

  

管理後台首頁

  

[使用者]新增、刪除都可以在這裡做設定

  

[使用者]也可以在這管理使用者對資料夾的存取權限

  

[共享]新增、移除資料夾,包含資料夾的使用者權限也可以在這設定

  

[雲端存取]有關使用者帳戶下的行動裝置,必須在這裡做一個設定

  

[雲端存取]在個人帳戶下,除了可以申請WD mycloud 帳號外,點選取得編碼,可以取得在行動裝置上新增 My cloud的啟動碼

   

 

 [雲端存取]一組編碼就是一個裝置使用,之後要新增其他裝置,只要再按取得編碼就好了

  

 

 

[Safe Point]My Cloud 1bay的,用Safe Point 就可以自動備份到外接裝置或區網內其他設備

    

[Safe Point]左邊的其實是上一步,大概是Bug吧,選定之後按右邊的下一步就可以開始排程

  

[Safe Point]下一步就可以完成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設定]設定項目裡可自訂裝置名稱、各項功能的開關、Port也可以自定義

  

 [設定]軔體可以自動更新,S牌在5.1也加入這個自動更新的功能了

 

基本上這樣就算設定完成了

連線可以透過 CIFS或是WD My cloud 應用程式

 

 

 [My Cloud]外接硬碟也會變成一個 Folder 顯示,裡面的資料可以直接用

  

[My Cloud] 右鍵可以直接新增子目錄

  

[My Cloud]桌面檔案直接拖進來可以複製,算很方便

  

[CIFS] 可以直接看到設備

 

[CIFS] 就很直覺啦….

 

有關Smart Ware 我過去的經驗其實並不是太好

但是這次My cloud 搭的是 Pro版本,好用非常多

 

 

 

[Smart Ware] 會自己掃瞄電腦裡的檔案類型,跟DropBoxMy Cloud 可以透過API接軌

 

  

[Smart Ware]可以依資料夾備份、排程

  

[Smart Ware]擷取功能也可以直接從My Cloud拉回來,其實這功能主要是在不同雲端間切換用的

   

[Smart Ware]備份也可以設定保存版本數量,個人覺得這個挺方便

 

在行動裝置上只要下載[WD My Cloud]就可以開使使用

  

[WD My Cloud] App本身可以加密

  

[WD My Cloud]可以用這個App的包含Google Drive, one Drive, Drop Box, WD my cloud產品,百度雲

  

[WD My Cloud]這邊輸入完啟用代碼就可以完成裝置註冊開始用了

 

 

如果今天最主要的用途是 File Server , 個人是覺得WD My Cloud 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

個人Raid Rebuild 過程中壞過硬碟,所以與其讓我用Raid 1 我會選擇 External Hard drive來備份…..

整體成本不到萬元, My Cloud:4700,AP:3300,Cable:100,剩下來的預算用在光世代 WAN的升速上

儲存設備、交換設備、網路頻寬三者都顧到了

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在預算有限下,可以比較完整建置個人網路儲存設備的做法

 

 

至於BT功能,網路上爬文有看到Root 可以插件進去,過陣子再來試試看好了

給一些考慮建置個人雲端儲存、整合行動裝置使用的朋友參考

arrow
arrow

    Mika 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